南风古灶,又名“龙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镇岗上 ,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沿用了500余年,至今仍在使用。 在中国古代,石湾当地居民大都以陶业为生,龙窑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产工具,与家里煮食用的炉灶同等重要,因而称龙窑为“灶”。南风古灶的燃烧室正向南方,窑尾榕树成荫,每至夏日,凉风习习,故名“南风古灶”。 |
南风古灶,又名“龙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镇岗上 ,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沿用了500余年,至今仍在使用。 在中国古代,石湾当地居民大都以陶业为生,龙窑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产工具,与家里煮食用的炉灶同等重要,因而称龙窑为“灶”。南风古灶的燃烧室正向南方,窑尾榕树成荫,每至夏日,凉风习习,故名“南风古灶”。 |
2024-5-29 20:33:51
2024-5-29 20:35:02
南风古灶窑体依山势向南伸展,紧靠东平河畔,经过多年来的不断修葺,现窑体总长32.6米,窑室内长30.87米。窑内结构大体上旧貌依然,窑腔似隧道,以小型砂砖结砌而成,顶部为券顶。窑内平面呈船底形,头、尾略窄而中部稍宽,宽2—2.4米,通高1.8~2米,以窑中段最高。窑膛头尾坡度各不相同,以窑头一段为最大,全窑平均倾斜度为12度,即每米平均升高20厘米。西侧设窑门四个,一般宽0.7米、高1.4米,作各段出入窑之用。东侧原有窑门二个,现已封堵不用。窑顶厚约0.25米,从窑头至窑尾共34排火眼(投柴孔),每排相距0.85~1米,除靠窑口一排为三个外,余均五个火眼,间距0.35~9.4米。
2024-5-29 20:37:14
南风古灶属古代制陶业大行“水巷大盆行”的专业窑,历来以煅烧日用大盆产品为主,一窑可容产品约360担,煅烧时间为12小时,烧窑周期3至4天。
在南风古灶窑尾,有一棵大榕树,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据《佛山市古树名木图集》记载,这棵榕树树龄约430岁,树高约21米,胸围约7米,平均冠幅约16.5米。
据说此树的种子由鸟粪传来,落在温度十分高的灶后墙壁上顽强地生长着,形成大树抱灶的奇特景观“古灶榕风”。树长在窑顶上,根扎在地下,露出地面的根和窑一样高,足有四五米高。
令人称奇的是:砖石上,榕树无土可依但枝繁叶茂;生活在古龙窑尾上,窑内最高温达1250度,龙窑旁也是热气逼人,可大榕树和龙窑一样越来越旺。日本侵略中国时,在南风古灶上扔炸弹,被榕树挡住了,龙窑没炸着,只把榕树炸了半边,如今还能看到榕树身上的疤痕。
2024-5-29 20:39:41
2014年8月23日,大修后的南风古灶重新点起薪火。 为了保护南风古灶和高灶两条龙窑,当地采取有条件的保护性使用和保护性维修的办法,以每月烧窑两次的频率进行保护和传承。
以“南风古灶、高灶”为代表的明代龙窑是石湾陶瓷乃至佛山陶瓷重要的“精神领袖”和“产业基础”,引领着石湾制陶工业走向鼎盛时期,并在清代进入全盛时期。
南风古灶对研究中国明清时期制陶业的专业化生产、龙窑型制结构以及煅烧技术的演变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 南风古灶以“世界保存最完好、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传统柴烧龙窑”,载入了世界吉尼斯之最。2019年12月,南风古灶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
2024年元月7日拍摄于广东佛山石湾。
2024-5-29 2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