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5696
收藏
0
支持
1

5703

热度指数
1-IMG_20230906_153854_副本_副本.jpg

云南省腾冲市一带流传的皮影戏,俗称“灯影子”或“皮人戏”。据清光绪《腾越厅志》记载推断,腾冲皮影戏及其制作技艺,是在明朝洪武年间伴随屯垦戍边而从中原传入的。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朝平定云南后,在各地设立卫所,实施军屯。据天启《滇志》卷七记载:正统二年(1437年),在腾冲一带设立腾冲卫,卫所官兵及军余、舍丁多达8841人,在腾冲造就了规模空前的移民,为皮影等内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乾隆四十年征缅之战结束后,清朝设腾越镇,将驻军和边防推向边境最前沿,客观上也形成了汉文化向腾冲传播的良好环境。其间,从中原传入的皮影戏融合当地民间艺术,传承至今。
(图片拍摄于云南省博物馆)



热度(6)
  • 莫天正

    2023-10-9 08:01:31

    2-a2cc7cd98d1001e93e7a42d286eba8e056e7979e_副本_副本.jpg

    (图文资料转帖)

    从最初任蜡烛熏燎的黑白皮影,到如今五彩斑斓的新式皮影,腾冲皮影始终保持着质朴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碰撞交流的缩影。它是云贵地区至今唯一保持不间断演出的民间皮影戏,其剧目丰富,约有三四百出,内容多取材于传奇、演义及民间故事等,尤以封神戏、三国戏、西游戏等传统连台本戏居多。
    腾冲皮影戏的唱腔有男腔、女腔、走马腔、喊云腔、悲板等,表演上注重突出唱腔地方特色,大量吸收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歌调,并在对白中揉入地方俗语、俚语,妙趣横生。《保山地区志》记载,腾冲皮影戏受历史文化、人文风情、自然环境等影响,形成了“西腔”和“东腔”两大流派。“西腔”音乐节奏轻快,唱腔高亢嘹亮,以灵动机巧取胜;而“东腔”音乐舒缓优雅,唱腔委婉细腻,以古朴大方见长。


  • 莫天正

    2023-10-9 08:02:15

    3-adaf2edda3cc7cd9c2d1187407e4f233ba0e9194_副本_副本.jpg

    腾冲皮影靠子制作极为精美,硝皮、铲皮、打磨、画稿、雕刻、上色、连接,各道工序相互关联,较为繁杂。腾冲皮影戏代表固东镇刘家寨皮影戏的靠子以黄牛皮为原料,质坚而柔韧透明,易存而不变形褪色。经世代积累,如今已有头靠800余个,身靠200余个,百物百样,应有尽有。它们色彩艳丽而不失和谐,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人物服饰颜色,便可一窥其性格特征。
  • 莫天正

    2023-10-9 08:05:40

    4-b90e7bec54e736d147f9b1a7a5b59cced76269ac_副本_副本.jpg

    “隔帐凭影述千古,十指齐动掌乾坤”,皮影戏对表演者的技艺有很高的要求,在白色幕布后面的皮影艺人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到四个皮影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操耍技巧和唱功。演出时,皮影紧贴白色幕布活动,镂空的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美轮美奂的影人、高亢委婉的唱腔、娴熟默契的配合,构成了皮影戏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注:为了将故事叙述完整,特从网络资源中转帖了三幅图片及相应文字。在此,特向原创者表示敬意!
  • 快乐飞翔

    2023-10-9 18:09:20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快乐飞翔

    2023-10-9 18:09:37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攝影師&苗健

    2023-10-19 09:24:02

    前两张没啥问题,第三张线条矫正一下更好,有些歪斜

  • 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