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即切脉,俗称“号脉”。通常切脉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古代医家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寸、关、尺”三部。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故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切脉诊病,由来已久。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医家诊脉治病的内容。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产生于晋朝,其中的诊脉方法和理论已相当完备。 |
2019-9-20 08:18:51
2019-9-20 08:26:42
2019-9-20 09:22:17
寸关尺,真神奇,一把知道病在哪里!
2019-9-20 09: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