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 于 2016-6-18 23:17 编辑 2016年6月4日我们甘肃行返程去五台山中途夜宿陕西古城“高家堡”。神木县高家堡古镇是榆林市历史文化名镇,位于神、榆、佳三县区交接处的秃尾河流域,神佳公路和榆神公路的交汇处,也是周边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全镇东西宽27.5公里,南北长23.5公里,总面积444平方公里,地形图像一只飞翔的和平鸽。境内东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西北部为风沙草滩区,秃尾河、永利河等河沟将全镇分割为“两川五沟七道梁”。全镇辖48个行政村,总人口21000余人。高家堡古城是陕北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是一处具有浓厚人文积淀的文化古镇,也是一处很好的旅游文化景点。历史文化资源 ●高家堡城及四山庙宇 据传说,高家堡城明正统以前在镇东塬上,即志书所载弥川县治所。明正统四年(1439),陕西巡抚陈镒择秃尾河与永利河交汇处的永兴川开阔地的高家庄构筑堡城,以庄名堡,移民实边。时属葭州领辖。成化巡抚余子俊、万历巡抚涂宗浚、清乾隆葭州知州祖德宏都有修葺。乾隆二十七年(1762)拨归神木,复经知县方万年续建。城周三里零三十八步,砖石包砌,东南西三门各建瓮城、箭楼,分别镌刻耸观、永兴、安澜石额。环城女墙整饬,垛口齿列,数十米处必有马面突出,俗语戏称“城小拐角大”,实际纯为军事防御所需而置。北城无门,外百余米处横建小城垣,东西贯通,长千余米,高近3米许,兼有防洪御寇之功用。城中央建中兴楼骑街分野,十字街与棋盘巷互相钩连,石板墁街,字号林立,垂柳掩映。明代建有楼铺15座,烟廛千户。四合院飞檐踞兽,廊腰漫回。其建构具有浓郁的京城风格,时人雅号“小北京”。著名的四合院有东街韩氏院,东头道巷扇门院,东二道巷张氏院,同心巷张氏院、刘氏院、杭氏楼院、李氏楼院,北巷李氏院,西街韩氏院等。其建筑格局有“丹凤亮翅”、“八卦扶鸾”、“太极两仪”等称谓。所用砖、瓦、木、石雕绘极尽工巧,遗韵至今不逊。衙署建筑屡多废置,明清两代先后有都指挥署、参将署、都司署、阜益仓署、驿正站署等官邸。 高家堡古庙宇众多。城内中兴楼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字洞分街,二层重檐十字歇山顶回廊翘角楼阁,南伸两翼,券窑举阁,石阶勾连。楼建玉皇阁、日月洞、观音殿、老爷殿,骑街四洞三批三碹,分嵌石额,东书中兴楼、南书镇中央、西书幽陵瞻、北书半接天。顶楼北壁砖雕明人法书玉皇阁三字,笔力遒劲。旧时楼上匾额楹联极多,四面额匾皆为集古法字精雕而成,有“紫气东来”、“夕阳西照”、“北极呈祥”、“南官毓秀”等巨匾,异彩纷呈。东西两壁分嵌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琉璃画。以中兴楼为南北中轴线,北城墙突一方墩,洞门石额榜书“映北辰”,上建二层重檐歇山顶三官殿一座。城内侧近建白衣殿一座;侧东建财神庙一座,并戏台、配殿、券棚等。南城门内侧石洞骑街,上建戏楼一座。东南城墩建魁星楼一座,下窑上阁,木雕神像,有机关可使神像腾挪。东二道巷建地藏庵一座,前庵后殿,殿脊佛塔,地狱诸神俱有本位。城东北处建城隍庙一座,重门三进,前庭后宫,泥塑、木雕神像及彩绘壁画均极精妙,匾额楹联尤为丰富。道光县志说该庙“神极灵应,相传前代每有边警,先期钟鼓自鸣”。民传康熙驾幸高家堡时感其灵异,敕封“灵应侯”,晋秩“三品正堂”,赐着冕旒衮服,十六抬黄轿,半副仪仗执事。因此,“城小神灵大”又成当地美谈。城隍庙对南临街处建戏楼、木牌坊各一座,侧建五道庙一座。西街建上帝庙一座,殿阁宏伟,庭院深广,民国间改办为学校。西门处建大兴寺(俗称西门寺)一座,计有天王殿、韦陀阁、弥勒龛、钟鼓楼、禅堂、祖师殿、伽蓝殿、大雄宝殿等建筑。大雄宝殿横窑起脊,侧开三门,环廊抱厦,顶建藏式法相轮白塔一座。该寺戒规森严,僧众多精于修为,亦不乏高僧大德,明清两代享有盛名。 城外庙宇、石窟有:东山龙王庙建筑群一处,老爷庙建筑群一处,文昌庙建筑群一处,马王庙建筑群一处,姑姑庵建筑群一处,千佛洞石窟群一处,万佛洞石窟群一处。这些庙宇多古柏苍松,一树擎空,远望如云,躯干粗壮处两人难以合抱。旧存许多匾额法书、经典绘塑和铜铁造像,向为远近士人所推崇。老爷庙“山河永固”、“人伦之至”及王兴绝笔“威灵威圣”等石刻、木匾最为精妙,人称“神品”。千佛洞、万佛洞均为断岩凿成,开窟宏深,因石造境,满壁佛像排列有序,施朱着彩,千佛千面,藻井则穹窿而弓,祥云瑞兽,丽景缤纷。该两处洞群历史久远,明万历间题刻即称为“千年古窟”,有关专家则赞之为“陕北地区石佛窟之冠”。万佛洞凿有天然石柱两根,四面八棱,造像层叠,有神工鬼斧之妙。明成化七年(1471)依山建龙泉寺,殿庑宏峨,现仅存遗址并建寺古碑一通。碑文对高家堡的历史及明长城延绥镇的军事架构有独特的见证价值。山顶建道观一处,明、清、民国间均有续修,渐成三教诸神共处之所,乡民亦以“龙泉寺”呼之。计有三教殿、吕祖殿、文昌殿、魁星楼、观音殿、韦陀阁、三皇阁、三官阁及山神土地、大仙阁等建筑。侧北悬崖开凿石窟群一处,暗道勾连,势极险峻,为军事防御崖寨。西北老虎沟古称“虎峪”,明以前开山凿窟,建二黑龙王神庙一处,现庙窟完好,戏台的石雕栏板和台基犹存,所刻简述文字足以为证。城北永利河南岸建河神庙一处,北岸张家湾建大黑龙王庙一处。南城门外侧东建弥勒寺一座,殿宇齐整,绘塑典雅,有牌楼、钟鼓楼、山门、天王殿、弥勒殿、祖师殿、伽蓝殿、观音殿、罗汉堂、大雄宝殿等建筑,十八罗汉拜观音群塑神彩飞扬,传为一绝。铁铸双狮和旗杆纹饰华美,精巧绝伦,公认为古堡双宝。 高家堡城内外牌坊建筑星罗棋布,雕梁画甍,翘角飞檐,联制书绘,古朴典雅,素以“三十六营堡之冠”称雄延绥镇边塞。计有石雕牌坊6座,木雕牌坊3座,碑庐2座。 该镇二水绕城,四山环护,风物灵秀,景色如画,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钟爱。道光县志以八景胜况予以概述,即兴武横云,幽陵积雪、石洞风清、巉岩烟淡、平沙落雁、尾水浮鱼、南堤春柳、西峪秋葭。民间流传的景观则有千洞万佛、长城吊古、兴武晨钟、飞霞叠翠、西寺凌云、秃尾关渡、龙泉渴饮、宝塔濡墨、平沙落雁、天鹅翔集等。另有人说该地“北有古长城,东有女王城,南有永兴川,西有六月景,中间座落的像是杏花村”。 ●兵防要塞 高家堡扼南北要冲,锁长城边维,进捣河套,据屏河东,左右犄角榆神,纵横咽塞秦中,一直为军事重镇。明季先后委派副将、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参将、游击戍防,驻守兵丁1600余人,马骡驼1100余匹。当时,河套蒙人每多侵扰,烽火相望,战衅频仍,阵亡于役的游击以上将佐即有10余人之多。清入关,蒙汉一统,边患稍息,遂次第改置游击、守备、都司坐镇,兵员减至几百人。民国间,国民党以整团军队及补训营、自卫队盘踞,拥兵将佐有陕北保安副司令、榆林城防副司令等。 ●长城 境内古长城遗存极为丰富,魏、秦、汉、隋、金、明各代俱有修砌,镇东玉塔村古名魏塔,据该村古庙碑刻所叙,村因傍临魏长城墩台而得名。镇东牛沙墕至土王山一线,秦长城残址绵延4公里有余,土垣石墙及障城墩基犹存。汉长城以秦长城为基础加以增修,同时构建内外障城及烽燧。今镇境长城线内外两侧均有古墩台散布。有的尚有壕堑、寨墙环护,构成独产的防御体系。隋、金两代长城俱以旧址续修。明长城建构雄宏,超迈历朝。所修大边、二边长城分南北两道横贯东西,中堑山湮谷,名曰“夹道”,为军防驰援通途。高家堡边口共辖大边长城21.5公里,墩台44座。延绥镇中路段长城自此开始,分设麻地楼汛、双柏树汛、麻地梁汛、张家水洞汛、东青阳岔汛、西青阳岔汛、七里庙汛、硬地梁汛、双谋梁讯共9个塘汛。 ●商贸重镇 高家堡自古即为商贸集散重镇,北通河套,南接河东,物资畅阜,商事如流,人称“旱码头”。当地民众农商并举,长于营谋,旧谚说:“若要富,买卖带庄户”。明清至民国间,该地商事以盐碱、皮毛、铜铁制具、茶叶、烟土为重。明末清初的盐碱业极度兴盛,有“十六家盐行半座城”之说。各地边商在此购买茶烟、布匹、日用百货赴蒙古各旗贩卖,数量之巨,难以估计。据一些古庙碑刻所录,明清间有各色商事字号百余家、当铺4家、钱庄1处。清末,巨商宋宪宇已开始发行银票,名叫“帖子”;韩士恭创办瑶镇碱厂,首开陕西化工企业先河。其时,以“杭(营边宿富杭荣)、韩、彭(儒商彭鹤年)、宋”为代表的老“四大家族”形成,财势纵横,称雄塞上。民国间,新“四大家族”刘(大荣)、寇(瑞生)、亢(万里)、张(子英,国民党二十二军伊东游击纵队代司令,驻堡兼商)崛起,农商兼营重实业,如日中天。刘、寇、亢创办的马莲河“三盛长”碱厂,生意之隆,冠甲一方。解放后,该厂成为陕西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 高家堡医药之风昌盛,清末民初立有大小药铺医馆10余家,其中的仁寿堂、万和堂、太和堂较有名气。 |
2016-6-19 06:38:55
2016-6-19 07:30:19
活的历史记录。